广安咐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企業

江淮乘用車否認七大車系停產 確定混合制突圍方針

發布時間: 2014-05-30 14:09:41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摘要]商用車整體市場不景氣,轎車業務未能及時完成從“輸血”到“造血”反哺的使命,“混合經營”成為江淮乘用車突圍道路中的一個選擇。

  

         5月27日,一則主題為“江淮乘用車七大車系停產”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開。雖然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很快發布了澄清聲明,但仍有部分傳言被證實為真實。
  “瑞鷹、賓悅車型分別于2006年、2007年上市,因上市時間較長,競爭力下降,早在2013年8月就已正常退出市場。”在聲明中,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坦承。
  賓悅是江淮汽車以商用車制造商身份,進軍乘用車市場的“開山之作”。賓悅的退市,一方面是江淮汽車戰略調整之舉,另一方面也顯現出自主品牌車企前進道路上的曲折磨難。
  事實上,2008年江淮乘用車首款產品賓悅上市至今,江淮乘用車累計投資逾80億,共推出7款產品,其中僅有和悅和S5實現單車盈利。
  在這一背景下,江淮乘用車必須對產品、戰略與組織架構重新規劃調整,以尋求突破的道路,放棄不能盈利的車型,只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家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江淮能夠調動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一定要讓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化的效應,這個邏輯很清楚。”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華對記者表示。
  澄清停產傳言
  日前,一則名為《涉及7大車系 江淮部分車型正式停產》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該消息稱江淮乘用車“斷臂求生”,共有七大車系全部或部分停產,包括賓悅、和悅A13 RS、和悅RS和瑞鷹的全部車型,以及瑞風、瑞風S5和悅的部分車型。上述消息還稱車型在停產之后不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訂單,只針對目前現有的庫存繼續銷售。
  昨日,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品牌管理部部長莊嚴表示,上述消息基本屬實,但在表述上卻出現了“誤讀”。莊嚴介紹說,近期該公司數字營銷部門對部分汽車網站車型信息更新,去除了一些此前已停產的車型,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
  真實情況是,江淮瑞鷹、賓悅等車型在2013年就已停產,而其他所謂“停產”車型實際上是產品升級換代、更改配置,導致一個系列的車型中,部分產品因更改配置而取消,但同一系列的其他車型仍然在正常生產銷售,并未停產。
  盡管“七大車系停產”不屬實,但部分車型停產與調整背后,卻可見江淮乘用車創立至今不斷摸索調整的“艱難歷程”。
  回顧江淮乘用車短暫的創業史,挫折與不斷的戰略調整隨處可見。2007年江淮乘用車公司成立時,成立了獨立于瑞風的轎車營銷機構。由于銷量提升緩慢,2009年江淮汽車實施“大乘用車”戰略,江淮轎車與商務車瑞風事業板塊合并為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借用瑞風經銷商渠道銷售產品、提升銷量。
  2012年,江淮汽車推出瑞風、和悅雙品牌乘用車戰略。2013年進一步實施三家乘用車公司組織架構的合并。
  總體來看,江淮乘用車雖然保持增長,但經營質量卻不容樂觀。過去7年里,江淮乘用車累計投資逾80億。但截至目前,江淮轎車板塊仍未實現盈利。車型方面,其中僅有和悅和S5實現單車盈利。
  “自主品牌不像合資公司,有現成的產品,可以移植外資的銷售體系、管理經驗,江淮乘用車這些年是摸著石頭過河。”江淮汽車內部一位人士說。
  混合運營體系
  由于江淮汽車始終堅持內生式發展,并未尋求外資乘用車合作伙伴,因而銷量規模和收益均大幅落后于廣汽、北汽等集團。其做大做強的資金和技術完全依賴自身,在其規模擴張道路上,不可避免遭遇資金壓力。另一方面,江淮外部擴張保守的同時,卻不斷因為政府“拉郎配”兼并安凱客車、山東蒙城小客等困難企業,這進一步拖累江淮汽車整體收益狀況。
  商用車整體市場不景氣,轎車業務未能及時完成從“輸血”到“造血”反哺的使命,雙線作戰的江淮汽車在資金等有限前提下,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快速做大。“混合經營”成為江淮乘用車突圍道路中的一個選擇。
  2013年起,江淮乘用車將和悅、瑞風和星銳三個事業單元整合為一個大乘用車營銷公司,實施制造與銷售系統分離。其核心是將三個營銷公司“打散、歸零”,變成一個營銷公司,重疊職能部門與公共服務平臺合并,以規劃控制、銷售執行和服務支持三個核心模塊重新構建體系設計。
  在終端銷售層面,江淮乘用車也實施了瑞風和和悅兩個經銷商渠道“混合經營”的方針,其核心是依托實力更強的瑞風經銷商快速發展和悅乘用車事業。
  事實上,瑞風與和悅兩個乘用車品牌,由于先天性產品屬性的差異,二者存在極為難以區隔的品牌差異,合并并非易事。“從品牌屬性上說,瑞風的產品特性是‘生產資料’,買它的人是為了賺錢,與轎車品牌有著明顯的區隔。”江淮汽車一位高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道。
  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嚴剛也坦承,瑞風的銷售顧問去服務和悅的客戶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繼2013年淡化大區制、以省為單位對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后,今年江淮乘用車還打算采取直營店模式,以填補當前的網絡空白地區,推動渠道下沉。
  李建華介紹,渠道下沉是今年渠道工作的重點。具體方案為,至今年末,新增約50家一級店;鼓勵現有400多家一級專營店投資開設規模更小直營店,完成對縣級市等地域市場的覆蓋。
  “混合經營有優勢,也有劣勢。江淮的歷史決定了產品比較多。渠道專營化一定是未來的方向,但它一定是漸變的過程,不是劇烈運動。”李建華說,今年的目標是形成450家一級專營店加上700~800家直營店的規模,通過渠道下沉和網點數量增加,帶動乘用車業務快速成長。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