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以來,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鏈“卷”字當頭,要么把價格打下來,要么把用車體驗提上去。先是下游特斯拉開啟整車價格戰,接著上游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三個月之內大幅降價,而在被業界詬病的電動汽車補能領域,隨著更多頭部企業的布局,也在加速開“卷”。
近日,特斯拉宣布,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電動車輛試點開放其充電站,推動其“充電網絡開放試點計劃”落地。
據介紹,首批試點開放的充電站,包含10座超級充電站、120座目的地充電站,可用車型包括寶馬、奔馳、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等30個品牌的37款新能源車型。該計劃后續還將在更大范圍內覆蓋特斯拉充電網絡,不斷擴大對不同品牌和車型的服務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業界普遍認為,充電是主機廠提供給車主的重要服務之一,公共充電樁的布局也是主機廠品牌競爭實力的體現。如果把自有品牌公共充電樁向其他品牌開放,那么該品牌車主有時可能就找不到空閑的充電樁,或者要排隊等很久,這樣主機廠可能會損失其特色服務和車主滿意度。
尤其對于超級充電樁來說,保持其專屬性可以提升該品牌用戶的認同感和忠實度,因此,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大部分主機廠之前并沒有把自有充電樁開放給其它品牌。但特斯拉此次又為何表現“慷慨”?其實與下游市場競爭進入新階段不無關聯。
此次特斯拉不惜開放自身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一項售后服務,“甘心為他人做嫁衣”,或與其市場戰略相關。
市場方面,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充分體現了整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浪潮,全球頭部車企都在加快布局電動化車型,重視程度已然超過燃油車。
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消費端觀望情緒使電動汽車銷量承壓。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雖然近期國內汽車市場瘋狂降價促銷,但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動汽車銷售增長并不及預期。
當前,雙碳目標下汽車領域電動化成為趨勢,但銷量的提升仍需從緩解補能瓶頸等痛點著手,吸引更多人選擇電動汽車;同時,價格戰背景下,主機廠面臨淘汰賽,提高自身價值和競爭力成為關鍵。
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地區開放部分充電站,一方面將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可度,推動其加快普及;另一方面,馬斯克在特斯拉財報會議上曾表示,“如果FSD(全自動駕駛系統)能在未來實現,我甚至有可能以0利潤銷售車輛。”
這意味著未來特斯拉主要盈利來源或將是FSD帶來的各種收費業務,車輛本身的利潤甚至可以不考慮。業界人士分析認為,這一切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推動電動汽車加速普及,而開放充電站,提升消費者補能體驗,能夠使更多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將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新車滲透率。
實際上,在特斯拉之前,國內頭部主機廠及動力電池企業已陸續布局充電網絡建設和充電技術創新。
充電設施方面,已有主機廠向第三方品牌電動汽車開放其充電設施。蔚來就曾發布數據稱,其布局的充電樁在今年春節期間有超過70%的電量服務于比亞迪、特斯拉、小鵬等其他汽車品牌。對此,蔚來總裁秦力洪還呼吁,“做電動車的品牌一定要做充電設施,做了充電設施的品牌應盡可能向公眾開放。”
充電模式創新方面,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今年年初也曾表示,國家正在推動超充標準建立,行業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為破除瓶頸,建議采用多槍快充的模式,即用兩把充電槍或者多槍同時給一臺車充電。
充電技術方面,比亞迪還稱,其在多槍快充上有100多個專利,可供行業免費使用。據了解,比亞迪的多槍快充技術“兼容過去、未來可擴展”,不用改現有標準,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設施。
同時,近期快充動力電池技術比拼火熱。資料顯示,寧德時代三元版麒麟電池采用高鎳正極+硅基負極體系,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支持5分鐘快速熱啟動及10min充電80%;欣旺達升級版“閃充電池”支持續航1000公里,10分鐘可從20%充至80% SOC;蜂巢能源龍鱗甲電池可兼容鐵鋰、三元、無鈷等全化學體系方案,續航里程最高超 1000公里,覆蓋 1.6C-6C 快充體系;億緯鋰能推出π電池系統,支持9分鐘快充;巨灣技研XFC極速超充電池最大充電功率達480kw,能做到7.5分鐘充電0%-80%。瑞浦蘭鈞“問頂"電池、孚能科技SPS大軟包方案、捷威動力海綿系統等,也針對快充場景進行了相關開發和產品升級。
從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布局看,具備3C以上充電能力的動力電池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政策支持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開會議也指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
在此背景下,隨著國內更多品牌開放充電站,在動力電池企業創新充電技術和快充產品加持下,將進一步緩解用戶的充電焦慮問題。
不過,業界人士也指出,由于動力電池占整車近40%的成本,并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電池容量衰減容易造成殘值大幅降低,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
這種情形下催生了換電模式,它不僅可以解決上述困擾,還降低了消費者購車門檻。
不管是充電還是換電,補能策略的優化和技術的創新都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吸引更多用戶購買和使用電動汽車,提升電動汽車新車滲透率,把電動化“蛋糕”做大,但其中仍有諸多需要突破的難點。
5月16-17日,由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冠名的第四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2023深圳)國際交流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以“新周期·新應用——動力電池的創新與拓展”為主題,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電池中國網主辦,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在以“迎接快充換電新藍?!?/strong>為主題論壇中,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高比能電池組負責人鄭重、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電池研發部部長李進、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原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總經理周安健、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毛文峰、杭州華宇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電芯研究院院長易江平、東莞市盛雄激光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陶雄兵、江蘇大亞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宦永良、深圳市磅旗科技智能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益民、新康眾COO/天貓養車總經理李逸、智鋰物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李立國,將帶來精彩的主題報告分享,為充電換電模式獻計獻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