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咐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鋰電負極高端產能需求旺盛 硅碳材料成必爭高地
發布時間:2020-09-28 13:49:44

鋰電負極高端產能需求旺盛 硅碳材料成必爭高地


長期以來,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的一種重要材料,鋰電池負極材料受到國家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產業鏈的發展將起到更加明顯的促進作用,鋰電池負極材料將會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高端產能不足


數據顯示,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終端市場增長拉動,2019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26.5萬噸,同比增長38%。截止到2019年底,國內負極材料企業產能達到57.98萬噸,同比增長超31%。進入2020年以來,國內負極材料產品供給延續快速增長態勢,產能擴增趨勢明顯。


9月22日,湖北寶乾年產5萬噸負極材料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投資總額6億元,計劃于2021年6月份投產。其中一期將建設兩條1萬噸/年的負極材料生產線,全部項目建設完成后,形成總體年產5萬噸負極材料的生產能力。


在此之前的9月17日,翔豐華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翔豐華計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之后將全部用于3萬噸高端石墨負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據了解,2019年底翔豐華產能為2萬噸左右,2020年產能預計為3萬噸左右。未來隨著募投項目3萬噸產能投產,翔豐華將形成6萬噸以上產銷規模。


除此之外,8月24日,杉杉股份調整募集資金轉投建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7月9日,璞泰來擬募資45.92億元投建年產5萬噸鋰電負極材料、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等項目。7月2日,中科星城在貴州新增建設的1萬噸/年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產線試產;公司預計到2020年年底將形成4萬-5萬噸負極材料產能。6月16日,貝特瑞精選層掛牌申請成功通過;公司擬募集20億元,用于惠州市貝特瑞年產4萬噸鋰電負極材料等項目。4月27日,福鞍集團旗下天全福鞍公司年產4萬噸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建成投產。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國內負極材料行業集中度較高,比較有實力的有“三大五小”。三大分別指貝特瑞、璞泰來(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五小分別指凱金能源、正拓能源、深圳斯諾、中科星城、翔豐華。


其中,貝特瑞自2013年以來負極材料出貨量已經連續7年位列全球第一。貝特瑞是中國第一家把天然石墨做成負極材料,也是第一家把天然石墨出口國外的材料企業。璞泰來2019年負極材料出貨4.6萬噸,同比增54%,在國內人造石墨市場的份額達22%。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負極材料產能擴張力度很大,但整體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結構性過剩顯現,高端產品產能仍然供不應求。分析人士指出,未來負極材料市場競爭格局將聚焦于各龍頭之間的競爭,低端產能將被逐步出清,擁有核心技術和優勢客戶渠道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硅碳材料研發應用提速


在下游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終端應用領域對鋰電池的性能、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要求持續提升,以及降成本的背景下,負極材料企業需要持續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來滿足下游鋰離子電池對關鍵材料的快速迭代需求。


目前,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是主流的負極材料技術路線,硅基等新型負極材料的應用也日趨廣泛。從技術上來講,石墨負極體系向硅基負極體系升級是重要方向。硅碳負極材料的比容量可以達到天然石墨電極、人工石墨電極的數倍,其在鋰電池中應用將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上限。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國內不少材料企業都在積極布局硅碳負極材料,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深圳斯諾、中科電氣、江西正拓、硅寶科技、創亞動力、大連麗昌等都在積極推進硅碳負極的產業化。


“貝特瑞負極材料的產品門類和品種是非常齊全的,既有天然石墨負極材料,也有后來居上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還有引領潮流走在(技術創新)最前列的硅系列的負極材料?!必愄厝鸲麻L賀雪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內最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2019年貝特瑞硅基負極材料出貨量居業內前列。


據悉,目前貝特瑞的硅碳負極材料已經突破至第三代產品,比容量從第一代的650mAh/g提升至第三代的1500mAh/g,并且正在開發更高容量的第四代硅碳負極材料產品。


而作為鋰電負極材料行業的新進者,硅寶科技一開始就瞄準了行業高端的硅炭負極材料。硅寶科技表示,2019年公司完成中試并建成產能50噸/年的硅碳負極材料中試生產線,同時公司“高比容量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通過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結論為國際先進水平。


據硅寶科技董事長王有治透露,目前公司已送樣多家電池廠商進行共同開發,將根據與廠商的合作進度放量生產。未來,硅寶科技將持續加大對硅炭負極材料的研發投入。


據了解,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微宏動力等電池生產企業正在加快硅碳負極體系的研發和試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硅碳復合材料用量已達2000-3000噸,同比增長一倍左右。據預測,2020年國內硅碳負極材料市場空間將達50億元。


在全球鋰電池業受益汽車電動化發展迅猛,帶動鋰電負極材料需求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硅碳負極未來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作者: 馬斯克斯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