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動化轉型在全球已經形成共識,國內市場內卷加劇、價格戰競爭激烈;歐美電動化滲透率低,前景廣闊,仿若一片“藍?!薄C闇嗜蚴袌?,出海已經成為國內電池產業鏈企業當下需要攻克的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對于中國電池產業鏈企業來說,從中國一流企業向全球化企業轉型,第一步是實現產品全球化;第二步是要產能、研發、服務本地化(全球化)。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動力電池出口已經達到103.3GWh,成為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出口國,產品全球化已經比較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過程的第二步:產能本地化維度來看,這兩年國內大多數電池企業出海進度卻不及預期,進展并不是很順利。企業海外建廠面臨著當地政策法規、文化差異、供應保障、客戶需求等一系列不確定性的挑戰,動力電池工廠遲遲不能量產。
作為最早開展全球化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孚能科技2023年動力電池出口額近100億元,在中國車用動力電池出口量上排名前三,全球車用動力電池出口量排名前八。
孚能科技的全球化始于2018年,截至目前,已經形成在中國、歐洲、北美、中東等全球市場的生產、研發和服務布局,完成了全球化轉型。
日前,第九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 2024)在上海舉行,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出席峰會并作題為《重塑“出?!彼季S,打造可持續的全球化》的主旨發言,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孚能科技過去六年的出海歷程,希望能夠對準備出海和正在出海的企業有所幫助。
01
動力電池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中國鋰電產業鏈海外規劃投資高達5600多億元,其中產業鏈上游的投資近1000億元。事實上,隨著出海熱,多家電池產業鏈企業海外項目官宣一段時間后,實際進展卻有所放緩。海外建廠不及預期成為目前產業界普遍的困境。
結合孚能科技多年來在全球市場深耕的經驗,王瑀對電池產業鏈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總結為四個方面:政策法規、文化差異、供應保障和客戶需求。
政策法規方面:國外相對復雜,要求嚴苛。王瑀表示,一方面歐美等地土地成本高,環境評估難,審批環節多,同時交涉范圍廣,導致建設周期被拉長。國內建廠從項目審批到投產僅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但海外情況卻復雜得多,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影響著海外項目的建設進度。“土地使用權的變更,需要當地政府批準和議會聽證;土地變更后還有很多環保、就業等當地居民的要求,進入建設階段后,對廢棄物的處理、綠植恢復等也有嚴格的要求?!蓖醅r舉例稱,建廠項目上如果有樹木需要砍伐,也必須在其它地方將樹木恢復,這些都是國內企業在海外建廠時,可能完全想象不到的,這些都會延長建廠時間。
文化差異方面,對設備、原材料等監管要求不同。相比國內,海外工廠的設備布設難度大、成本高、耗時長,進入到試生產后要嚴格遵守勞動法、工會等一系列要求,并且碳中和是必須滿足的條件。
供應保障方面,配套不健全,生產難度大。與國內有著完善的電池產業鏈不同,在海外很多地區很難找到任何配套,包括電池生產所必需的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以及其他電池材料,即便有配套,成本也很高,比國內企業預想的難度高很多。供應鏈的本地化、產品回收等都是出海會遇到的挑戰。與此同時,國內供應鏈出海也會面臨關稅、匯率、時間和審批等高額成本的調整。
客戶需求方面,本地市場電動化進度、實際需求不及預期。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化的擴產過程中,常因各類復雜問題導致過程拖延,從而耗費大量資源;等產能建立后,本地市場的電動化進度慢,實際需求不及預期,將會給出海企業帶來非常大的運營壓力。
02
全球化不是“跑馬圈地”,更要精耕細作
隨著國內鋰電產業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近年來中國市場鋰電產業價格戰與內卷此起彼伏。為避免國內市場的內卷,很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歐美等電動化滲透率較低的市場,希望通過出海,避免國內紅海競爭。
然而,企業全球化布局如果沒有深思熟慮,盲目出??赡軙砀蟮膿p失。
王瑀也指出,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赴海外建廠要“審慎”,做好通盤考量,海外建廠不是“跑馬圈地”,而是更要精耕細作。“應對上述挑戰,電池企業需要采取一種融合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的‘GLocal’(Global + Local)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化發展?!?/p>
在海外,孚能科技2021年與土耳其自主電動汽車品牌Togg(由土耳其五家支柱型國有企業共同設立)合資成立Siro電池公司,并于2023年實現了一期6GWh的投產,成功實現了產品的全球化和產能的本地化,使孚能科技在海外擁有了產業化生產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作為連接歐洲、亞洲、中東和非洲的門戶,地理位置優越,Siro可以視作孚能科技在整個歐洲電池產業化基地的橋頭堡,為孚能科技進一步擴展歐洲、中東、非洲等市場奠定了基礎。
此外,孚能科技還在美國硅谷、德國斯圖加特建立了研發、銷售和產品服務基地,保障了公司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技術研發、運營和售后能力,使搭載孚能科技動力電池的電動汽車在全球各地良好運行。
截至2023年年底,孚能科技的海外生產、研發、售后服務總員工數已超過1000人,為其全球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其在全球范圍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支撐。
與很多中國企業的主要市場仍在國內不同,作為最早一批出海的一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2023年孚能科技75%的產品都出口到海外市場,且全部用于純電動汽車上,產品已經獲得多家國際主流車企信賴。
歷經多年“磨合”,孚能科技探索出融合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的‘GLocal’(Global + Local)模式,已經助力其率先完成全球化轉型,變身為全球性企業。
在國內與海外市場的精耕細作,也為孚能科技進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底氣。而在此之前,孚能科技在產能布局方面也一直較為謹慎,并未陷入國內盲目擴產的怪圈。
“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市場,孚能科技都堅持基于從產品到工藝設備,再到市場應用和市場管理的全鏈條驗證。”王瑀解釋道,基于國內和全球市場的成功驗證,孚能科技也做好了一切準備,開啟了“1-N”的復制發展模式,先后建設了贛州5GWh和鎮江24GWh生產基地,2022年發布SPS新產品至今已新建成了贛州和廣州生產基地。未來還將進一步拓展土耳其Siro工廠產能。
03
錨定交通電氣化、能源綠色化
完成產品全球布局及客戶驗證
據王瑀介紹,孚能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將公司產品戰略聚焦交通電氣化、能源綠色化,“使交通的電氣化以及能源綠色化真正實現,使二氧化碳釋放達到碳中和,使我們的環境、能源可持續,最后實現人類的可持續?!?/p>
在交通電氣化方面,孚能科技已經完善對“陸??铡钡娜S度產品布局,其中在汽車領域,公司產品已經配套純電動汽車、混動汽車、物流車、重卡換電等眾多領域。
在低空交通領域,孚能科技已經成為美國領先的eVTOL企業獨家動力電池供應商,“孚能科技低空電池已經經過六年的開發驗證,獲得海外eVTOL企業認可?!?/p>
在水面交通領域,孚能科技也已經完成產品、技術布局,持續向全球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在能源綠色化方面,孚能科技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經驗,未來將不斷推陳出新,提出孚能科技的綠色解決方案。據悉,孚能科技Siro工廠新的產能也在規劃中,未來除了給全球客戶提供動力電池配套,還將為歐洲、中東等地區提供儲能解決方案,助力全球綠色發展。
![](/resources/cms/www/default/img/member-pic-no.png)
![點擊刷新](/resources/images/jcaptchacode.jpg)